2008年市直: 安置情况:接收安置的1006名军转干部中,计划分配935人,占92.5%,分配安置到市直党政机关、政法部门及事业单位;自主择业71人,占7.1%。计划分配安置的军转干部中,正团职53人,副团职94人,营职以下和技术干部788人,安置随调家属67人。 报名时间:8月12日~8月13日; 领准考证:8月16日 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8月17日上午8:30~10:00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上午10:30~12:00专业知识(公检法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市直、区直党政机关考试:论文写作) 考试录取办法:市直党政、人大、政协机关非定向考试录取;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定向考试录取;市辖五区区直机关定向考试录取(专业考试内容为论文写作)。按招收名额,依据分数排序由高到低,等额确定录取人员。 2007年市直 安置情况:河南省直接收军队转业干部3500人左右,其中计划分配的3300人左右,自主择业的200人左右。 报名:9月3日~9月4日; 领准考证:9月8日; 考试:9月9日下午 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笔试)。 考试录取办法: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定向考试录取,市直党政、人大、政协机关非定向考试录取,每名转业干部只能选报其中一种,不得交叉报名。报考定向单位而未被录取的转业干部不得参加非定向考试单位分配,报考非定向单位的也不能参加定向单位的录取。 2006年市直: 录取计划:暂定共录取280人。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和市法院为定向考试,其中:市公安局录取150人、市法院录取15人、市检察院录取15人;市直党政、人大、政协机关为非定向考试,录取100人。 报名:7月17日~7月18日; 领准考证:7月22日; 考试:7月23日上午。 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笔试) 录取办法: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定向考试录取,市直党政、人大、政协机关非定向考试录取,每名转业干部只能选报其中一种。报考定向单位而未被录取的转业干部不得参加非定向考试单位分配,报考非定向单位的也不能参加定向单位的录取。 2005年市直: 录取计划:拟录用军转干部210人(比去年增加19人),其中市直党政机关90人,市公安局100人,市检察院和市中级法院各10人。总录用人数占计划安置军转干部总数(不含师团职)的35.9%,其中市直党政机关录用人数占15.4%,市公安局录用人数占17.1%,市检察院和市中级法院录用人数占3.4%。 7月7日上午,我市2005年市直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单位选用军转干部考试在防空兵指挥学院举行,480余名军转干部参加了考试。 ——————————————————————————————————————— 2008年省直: 录取计划:2008年,由省直单位接收安置的军转干部达555人,有538名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报名竞考省直机关和政法系统的193个工作岗位,考选比例为2.8∶1。 报名:2008年8月1日至8月5日;考试:2008年8月15日;成绩公示:8月20日 考试内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规定的部分公共科目。 录取办法:除师职军转干部和被授予荣誉称号及荣立一等功的军转干部外,其他进省直机关安置一律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与公开考试考核、择优选用相结合的办法。 2007年省直: 录取计划:省直机关和政法部门共考选185名军转干部。其中省直机关考选团职军转干部40名、营职以下军转干部112名,政法部门考选营职以下军转干部33名。其中,524名军转干部竞考185个省直职位。 报名:8月25-26日;考试:9月1日;领准考证:8月30-31日 录取办法:考试考核采取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办法:省检察院、高院、公安厅、司法厅、国家安全厅5个政法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接收安置营职以下军转干部,采取指令性分配与定向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2006年省直: 录取计划:今年共计划考选军转干部163,约占省直单位接收军转干部总数的30%,其中57个省直机关考选114人(团职45人、营职以下及专业技术干部69人),5个政法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考选49人(团职5人、营职以下及专业技术干部44人)。有545名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报名竞考省直机关的163个工作岗位,考选比例为3.3:1。 考试:7月15日; 公布成绩:7月19日; 分配定位:8月上中旬 考试内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规定的部分公共科目考试范围和《公务员法》的相关内容。其中,部分公共科目考试范围为:政治(含时事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包括公共行政、公共政策、领导学)、国情国力和公文写作与处理。 录取办法:除师职军转干部外,一律采取公开考试考核、择优选用的办法。考试分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形式:省公安厅、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国家安全厅等5个政法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接收安置营职以下军转干部及专业技术军转干部,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与定向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